纠正O型腿——罗圈腿。O型腿会导致身体形态发生什么变化?会导致假胯宽、臀部扁平、大腿外侧肌肉发达、内侧无力、小腿肌肉外扩、走路甩胯,甚至会出现膝盖疼痛的问题,如何判断自己是否为O型腿?自然站立时双腿并拢,若膝盖内侧不能并拢,间距在3-5厘米之间属于中度,超过5厘米则属于比较严重的O型腿,日常生活中,错误的站立和行走姿势会导致腿部外侧用力,内侧无力,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膝关节疼痛,腿部肌肉轮廓也会变得弯曲,从而导致O型腿。
1、O型腿是怎样造成的O型腿在现代人中间并不少见,没有任何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宝宝出现O型腿。但是小宝宝有的时候却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O型腿,实在是让爸爸妈妈十分难过。其实O型腿只要是找到原因,积极避免是可以不出现的。那么O型腿是怎样造成的呢?1.营养不良。小宝宝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营养的供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,如果小宝宝的营养不足,出现了缺乏钙磷等微量元素,那么就容易造成骨骼发育出现障碍,骨头会发生变形,或者是骨关节出现问题,造成膝盖内翻的情况,O型腿自然就会出现了。
3.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O型腿,但是由于后来受到外伤,于是造成了O型腿的出现。也有的人一开始并不是O型腿,但是由于膝关节出现了一些疾病,从而造成了O型腿出现。总而言之,造成O型腿的原因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,如果能够及时的避免这些造成O型腿的问题出现,那么O型腿就真的不会出现。
2、什么是O型腿?两腿并拢时缝隙比较大,呈O型,所以叫O型腿,一般是因为小时候走路比较早,或者是站立习惯,喜欢把腿向后用力,严重的话需要矫正,一般的通过日常行为的改变应该不会太明显。O型腿的定义O型腿在医学上称为膝内翻,俗称“罗圈腿”、“弓形腿”、“箩筐腿”。指的是在膝关节处,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,故此称为“膝内翻”。膝内翻的定义很容易因为看到病变形态想当然而混淆: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,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。
O型腿的判断标准在双足跟、双足掌并拢,放松双腿直立,如两膝存在距离,就说明是有O型腿了。一般根据常态膝距和主动膝距两个指标,判断O型腿的轻重程度,所谓常态膝距,指的是直立时两足踝)为什么普遍认为O型腿就是骨头弯了O型腿的人,平时站立和走路时,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,内侧用不上力。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,往往外侧肌肉多,内侧肌肉少。